2024「流光溢彩·致匠心」天津艺术展 (前言)
 
 

  当毕加索困于创作的瓶颈,转而向非洲遥远且无名的艺术家们寻求援助时,他似乎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创作范式。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古怪的个例。事实上,当我们放眼整个人类文明史,就会发现为某个独立的个体赋予“艺术家”的身份,并将这种身份与一个具体的名字相绑定,只是近几百年才有的事。
  在旧石器时代到中世纪时期漫长的无数个千年里,从洞窟壁画到天主教大教堂、从君王的雕塑到圣母的肖像,绝大部分奠定了“什么是艺术”的人类创作,均是由“无名氏”们创作的。但“无名”绝不等同于“没有价值”。恰恰相反,这些隐匿于历史长河的艺术创作,勾勒出人类文明中格外精彩绝伦的一笔,保存了过去,并时刻指引着我们去审视自我的身份与价值。
  在中华大地上,艺术同样以这道曲线进化、发生着。

 

01


在这些技艺消失前,我们与时间赛跑


恢复民族记忆,就是恢复一个民族的元气。

 

  天津 一个有着618年城市,有着许多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是构成民族文化中珍贵的“活化石”。它们见证了中国民间艺术如何在自生自灭中向前发展,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剪纸、印石、泥塑、内画、葫芦……津门的百姓就地取材,在质朴的生活中迸发出热烈的创造力。这些作品取之于生活,也还之于生活,在传统的民间习俗与节日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也证明了民间艺术看似偏居一隅,却将考古学、哲学、人类学、美学等学科兼容并蓄,构成了内涵极大丰富的艺术门类。

02


民间艺术家,无论扬名海外或平凡一生,


他们的作品都辐射着一种温暖的光辉:


那是活着的意义,更是人生的意义。


最朴素的生命体验,永远有着最为普世的力量。

 

千百年前,在启蒙尚未发生的年月,海河入口的岸边却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透过质朴的生活,创造出了超越生活的艺术。
千百年后,穿过历史的时光,跨越地理的边界,一些活跃在当代的艺术家们正在赋予古老的民间艺术新的生命力,也将我们的视线不断回溯到漫长的历史场景之中

 

03


融合 超越 重生


寻找民间艺术的“隐秘基因”


不曾断裂的历史,拥有最为活跃的生命力

 
 

适逢甲辰龙年春节,在这个集体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到来之际,天津艺术网联合天津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艺术爱好者们奉上一次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宴 流光溢彩·致匠心天津艺术大展。

 

陈起平(津派刻瓷技艺)

刻瓷艺术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 天津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高级会员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瓷传承人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华夏之光》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陈起平多年来潜心钻研刻瓷技法,创作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理念,又吸收了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自成一派清新淡雅的田园风格。2000年以来受刻瓷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君老师的亲传,收益匪浅。作品曾多次在地方及全国比赛中获奖。人物肖像被诸多名人收藏,《周恩来总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件作品被周邓纪念馆收藏。 陈起平在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中,专心研究工艺美术,制作了脸谱、彩蛋、彩灯、雕塑、藤编、纸工、剪纸艺术等多方面的工艺美术作品。1990 年编写了《工艺制作》一书,由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市中学使用。绘画、刻瓷作品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秋韵》获第三届全国刻瓷创作大赛二等奖。作品《多难兴邦》荣获第四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银奖。作品,《财气冲天》荣获第46 届全国工艺品“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作品《盛世升平》荣获天津市第三届民间艺术精品展银奖。作品《双艳同辉》荣获天津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作品《蝶影花梦》《雀之恋 》赴法国卢浮宫参展并获荣誉证书。作品《放手是爱》 获全国大赛银奖。作品《余霞映鹭影青云羡鸟飞》荣获201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作品《华夏之光》荣获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印石艺术

么志男(北方印石雕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多子多福》
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印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根石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静穆书院院长

 
中国北方印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现任副会长、秘书长

  源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挚爱,么志男与印石文化结缘。痴迷印石文化,对印石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钻研技艺,虚心求教,向姊妹艺术汲取营养,牙雕、玉雕、竹木雕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学习的源泉,拜中国雕塑大师,博士生导师刘焕章为师,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
印石文化是制造美、传播美的文化使者。2012年么志男将印石雕刻技艺成功申遗,为传播印石文化做出了贡献。创造性的组建了中国北方印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和北方印石艺术研究会。提出了:“组建一支团队,树立一杆大旗,创建一个品牌”的理念。其作品刀法娴熟,造型古拙典雅,有历史厚重感,技艺传承中有创新,善于利用石材的俏色巧雕,作品令人爱不释手。

赵伟 (葫芦庐葫芦制作技艺)

葫芦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 中国民协葫芦文化专委会主任

天津市民协副主席 葫芦文化专委会主任

《八不正范制葫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葫芦庐第四代传承人
 

  杨赵伟(洧)字东伟,号匏庐主人,别号京东匏尊、津沽匏翁,斋名葫芦庐,赵宋太宗之后。被联合国教科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民协葫芦文化专委会主任、天津市民协副主席、葫芦文化专委会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葫芦庐第四代传承人,除了家传还师承香港创意教父荣念曾先生。还原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及史料记载匏器多件,被选为国礼、天津礼物、长城礼物、张家口礼物。
他在非遗传承上寻突破,文创产品上融生活;乡村振兴上求创新,农业产品上加科技。集乡村振兴、生态文化、非遗传承、创意产业、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保护性开发的一二三产融合的非遗文旅项目。

泥塑艺术

陈文军

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艺术组织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天津文联委员
《钟馗》
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五个一人才 

 

  陈文军1968年生于天津,痴于泥塑、绘画。师从天津泥人张第五代张乃英先生,泥塑作品继承传统,不断兼收并蓄,融会中西,吸收了各艺术门类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绘画主攻中国花鸟画,追求古朴、清丽,笔墨功夫厚重,极得天趣。国学大师范曾先生、天津美院前院长张世范先生、天津文联老书记方纪先生等题字以示鼓励。天津日报、今晚报、工人日报、天津电视台、电台和多家电视媒体进行采访录制。1994年 天津迎世乒书画展获优秀作品奖。

丁泉增(丁氏脱胎掐丝珐琅技艺)

脱胎珐琅艺术

天津市传统技艺协会理事  天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脱胎掐丝珐琅第四代传承人
《繁花似锦》
 
 

  丁氏脱胎掐丝珐琅又称“透明蓝”,是天津市河东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景泰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出现于清康熙年间,盛行于乾隆年间,为当时宫廷御品。受到当时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所追捧的藏品。其制作工艺繁琐,对制作材料品质要求比较高,必须选择上等的透明珐琅釉料。脱胎掐丝珐琅与景泰蓝不同的是,景泰蓝是在铜胎上掐丝点蓝的,而脱胎掐丝珐琅是在碳胎上掐丝,然后是镂空点蓝。制作过程为,制胎、掐丝、脱胎、点蓝、打磨、镀金等十一道工艺。其产品晶莹剔透,古朴大方。

内画艺术

张昭(张氏内画雕刻技艺)

“张氏内画雕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季葫芦瓶》
天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冀派内画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会员 静穆书院秘书长

  张昭作品打破传统内画技艺载体的束缚,使内画与雕刻两种技艺与水晶、玛瑙、玉石等天然矿物材质结合,利用不同材质的颜色、纹路等特点设计出不同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展评,作品屡获佳绩,获得天津市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提名奖,入选2022中国民协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等。 张昭作品不单单是对鼻烟壶的内画雕刻,还融合了其他手工艺与传统国画技法结合,他主张意胜于工,激发了水晶与玛瑙之灵性,更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邢晋(曾氏津派盘扣技艺)

盘扣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氏华服、曾氏津派盘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福花》
 
 

  曾氏华服与曾氏津派盘扣技艺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氏华服已经有一百年多年历史了,盘扣是一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这使得盘扣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形影相依,成为中国传统服饰的标志性元素。它是中国的民族艺术,也是中华名族的精华,以画龙点睛之笔出现在中国传统服装上面!几百年来,它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观念和象征意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自然灵性和人文精神的表露!曾氏津派盘扣技艺在传统盘扣上做了大胆的改良和创新,结合盘、缝、包、缠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结合配色、拼接等多种技巧于一身的小小一枚盘扣,制作工序繁杂,从布料的熨烫、上浆到扣条的缝纫、粘合,每一步的一丝不苟才能成就最后的精致。盘扣正以新颖的方式展现于各种首饰、挂件配饰上,以其极强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展现传统之美 。

扒花艺术

康意平(津沽陶瓷扒花技艺)

天津市津沽陶瓷扒花技艺传承人
《连体月光瓶》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康意平 1975年出生于江西波阳,毕业於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天津市津沽陶瓷扒花技艺传承人,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陶瓷绘画二十余载,多年来深得多位名家指点,在陶瓷行业颇有名气,所绘陶瓷自然洒脱,自然清晰,尤其是粉彩、青花和斗彩中独有特色。其手法灵巧构图清秀色彩明丽,形色生动、鲜明被受陶瓷爱好者追捧。

杨光 (津派银壶)

银壶艺术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北派银壶七宿堂创始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
《饕餮纹耳把煮水银壶》
天津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艺术顾问 银壶艺术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银壶手工技艺传承人 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杨光的艺术创作以道家思想为灵魂“有以为利,无以为用”,“美之为美”,“大器若缺”,“见素抱朴”,“涤除玄览” 金银铜等金属融合锤塑;从动植物抽象出银壶形态;中国青铜、瓦当等纹饰,甲骨、金文及秦汉文字均为银壶制作之创作源泉,金石泐痕之美溢于壶面。从艺强调回归古人手工制作的单纯性,抛弃现今机械辅助的制作方法,有意将作者置于缺工具少材料的窘境来制作器皿,贯炁于器,作品与作者性情融而为一 。

蛋雕艺术

孟永泉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梅兰竹菊》
天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俗文化艺术协会会员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孟永泉1950年生人,从事蛋雕艺术十几年。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天津市民俗文化艺术协会会员、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其蛋雕作品多次获天津市民博会及中国民博会金奖,荣获天津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其蛋雕作品也多次参加在天津举办的世界达沃斯活动展示,参加到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家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蛋雕作品受到当地元首、市长及观众好评。在2018年潍坊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上荣获“观众最喜爱的民间艺术家奖”。

徐冬生

叶画艺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忠犬》
 
 

  徐冬生2004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曁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作品树叶画《秋扇图》获优秀奖并编入《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2010年参加中国天津达沃斯“津酒杯 喜迎达沃斯 艺术品设计大赛”,作品羽毛画《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获二等奖;2013年参加天津市杨柳青年画衍生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作品树叶组画《杨柳青年画系列》获铜奖。2014年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曁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作品树叶组画《天津文化名人系列》获优秀奖并编入《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2017作品《腾飞中华》《荷花》入选“放歌新时代——天津市文学艺术界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创作系列活动之天津市民间艺术创作成果展”;2018年参加2018中国(天津)第二届葫芦文化旅游节葫芦大赛,作品葫芦画《毛泽东》获铜奖。本人作品在天津都市频道、天津国际频道等电视台,以及《今晚报》、《渤海早报》、《城市快报》、天津日报社出品杂志《津范》等报刊杂志,报导与刊载。

剪纸艺术

尚君(郝记剪刻纸花技艺)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会书画院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花开富贵》
天津艺术学会会员 天津市新阶层社会人士
 

天津非遗项目-郝记剪刻纸花第三代传承人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

  节日里红红火火的窗花吊钱必不可少,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已有千百年历史,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郝记剪刻纸花传统手工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尚君,不断继承发扬传统剪纸技艺,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尚君从小就和自己的姥姥——郝记剪刻纸花传统技艺第二代传人郝万秀学习剪纸技艺。

曹珉 (曹氏纸样模技艺)

纸样模艺术

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纸样模”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会员、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国家人才诚信档案管理办公室)、天津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黄鹤楼》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天津市艺术学会会员、天津市品牌学会理事、天津市城建大学客座教授 等
 

  曹珉自幼因喜爱“曹氏纸样模”技艺与父辈学习(注:“曹氏纸样模”传承于清代故宫“样式雷-烫样”距今近40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1986年首次在天津《智力》杂志出版发行“汽车纸样模”作品图,至今已在全国近70家出版社、杂志社、文、博、旅、科单位及企业设计并发表各类作品千余例,累计印刷数量达三千万册以上,作品种类涵盖:中外古今建筑、舰船、飞行器、汽车、动物、火车机车、动漫衍生品及立体书等12类,作品涵盖领域:传统文化及非遗、红色美育、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工艺美术、国防教育、科学普及、汽车文化、企业文化、文创文旅、创意创新、医学教具、亲子DIY及老年养生等并在以上领域多次获奖,2005年为故宫博物院创作建院80周年《太和殿》纸样模文旅纪念品,同年及2016年作品在意大利罗马及美国芝加哥展出,多件作品被多家国内文、博、旅、科单位及外国友人收藏及多项发明专利,2013年获得‘天津市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7年获‘中国天津2017百花杯工美精品展’金奖、同年获‘第18届中国工美大师作品博览会’铜奖、2018年应邀在平津馆举办为期一个月时间的‘全国首次兵器纸样模型展览’个人作品展并填补国内此领域空白、同年荣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好品牌影响力创新艺术家’称号”、2019年应故宫博物院之邀创作‘曹氏纸样模’特色故宫文创桌游作品及游学、研学‘玩中学’教材,2021年响应号召为迎接建党百年创作《天安门》纸样模作品,习总书记题词“托起明天的太阳”被指定印刷在包装封面上成为全国400余所红军小学的红色美育教材。2022年获得“海河创意百工坊-曹氏纸样模经典工坊”称号。多年来在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课堂、社会单位及机构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与非遗传承,未来将会创作更多的红色美育主旋律作品,把非遗文创与红色基因传承更好的结合。

捏塑艺术

冯蓓 (捏塑艺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兰馨坊艺术工作室始创人 天津工业大学博雅书院特邀导师

《霸王别姬》
毕业于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文学系 
 

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

 

  冯蓓出生在香港昆曲世家,童年时期,她辗转于香港、加拿大等地之间,受家庭氛围熏陶,传统戏曲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家人相聚时常常亦拍曲言欢,这也成为她艺术生涯中的底色和灵感起源。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绘画,和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加拿大 Prince Edward Island 大学取得经济数学学士学位后,她仍然想从事艺术工作,因此又去了温哥华的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攻读艺术。怀着对艺术的热情,毕业后冯蓓回国发展自己的艺术生涯。她先后接触和尝试了绘画、烘焙、翻糖、面塑等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还特地向翻糖大师周毅、天津面塑艺术家王玓学习技艺。尽管从小接触昆曲这门艺术,但要把眼前人化作“手中人”,其中每一个整体的场景,每一个细小的身段手势和动作神态都极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她仍然在路上。尽管是一个生长在全球节奏最快的都市之一的年轻人,她身上仍然有许多历史和传统沉淀下来的影子,也希望将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结合,创造出当代年轻人都能喜欢的艺术品。

刘月明 (传统工艺鸟笼制作技艺

鸟笼艺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工艺鸟笼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苞笼万象》
 
 

  刘月明传统工艺鸟笼制作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过程。他明白离开创新就会失去生命力。他从单面竹皮的笼子开始,到内外都是竹皮两面光的二合竹,再发展到立面也是竹皮的的全合竹,后来发展到雕刻镶嵌的工艺笼,然后又不断构思越来越多的有寓意的复杂图案,不断地再上新台阶,一步步发展创新,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现在他又开始了新的突破。在制作常规鸟笼的同时,开始向微型鸟笼发展,并且照样是雕刻镶嵌技艺。由于笼子更小,制作起来更加精细,所以难度加大很多。在外面镶嵌的同时,他还尝试着在里面也镶嵌,在技术要求上需要有更大的突破,使其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有人不理解地说:“你吃老本也能很好地过一辈子了,干嘛要这么赶落自己,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刘月明则说:“如果传承只是重复过去的水平就没什么意义了,不断创新才是文化的魅力所在。”他有一个作品名字叫《王》,一个霸气的王者坐在战车上,得胜归来,神采飞扬,正是反映了他的不断进取永立潮头的雄心所在。

船模艺术

田霞 (船模艺术)

天津市田氏船模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

《古代官船》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会员
 

 

  田霞自小跟随父亲田恩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观看,学习,设计,制作田氏船模。田氏船模制作技艺,是中国古代木船的缩小,起源于大运河繁荣昌盛时期。田氏船模有百年以上历史,从1867年田继勇到田星,田起元,田恩祥,至今的田霞传承第五代。田氏祖上以养船为业,冬季河面休业,就制作小的木船供孩子玩耍,慢慢发展成现在古代渔船,游览船,对槽船,官船的田氏船模。
田氏船模不同于其他船模,田氏船模是全是仿真缩小比例的船模,至今船上的零部件,船体龙骨,和排船制作依然保留真船的制作工序。2014年协助拍摄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了古代对槽船,又一次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古代大运河繁荣昌盛的景象。

张爱 (葫芦剌烫套色工艺)

葫芦艺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中国葫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招财进宝》
 
天津市葫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爱自幼酷爱绘画,专业院校毕业,从事葫芦专业传统烙画十余载,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与收藏。在创作传统烙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弊端 很是苦恼 在反复思考与实践中终于得以解决,自2018年起 首创葫芦剌烫套色工艺 至今已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剌烫的表现形式:利用烙笔的特殊性进行高温快速地刺破葫芦表皮、再进行套色 使画面生动丰富、让人有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并得到商家与藏家的赞赏与喜爱。立志在今后的葫芦艺术的道路上更加精进技艺,争取创作出更多佳作。

内雕艺术

李如田 (微雕 内雕)

 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王 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
 

 

  李如田,一九六零年八月生于天津,他发明创造的内雕鼻烟壶问世,引起了鼻烟壶艺术界的轰动,内雕鼻烟壶的创作完成填补了鼻烟壶只有内画没有内雕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如田能在印石、金、银、蜜蜡、人发丝上进行创作,在米粒大的象牙上雕刻《兰亭序》全文324字,其章法、韵味俱佳,微中见宏,刀法臻秒,具大幅气势。代表作品有《孙子兵法》、《儒学经典》、《论语》等,其作品一九九六年六月在美国洛杉矶中美艺术中心展出,得到外国友人的赞扬。

李月 (津派葫芦彩烙画技艺)

葫芦艺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工艺美术学会葫芦专业高级顾问 中国民协葫芦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天津市妇联编制协会主任 天津市民协葫芦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今晚人文艺术院签约手工艺师 文艺新星优秀艺术家 葫芦艺术专业评委

 

天津市河北区民协副主席 津派葫芦彩烙画非遗传承人 美院客座教授

 

天津民俗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 天津市葫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民盟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会-手工专委会副主任

《茶具》
 
 
 

  李月,发蒙于外祖母所传授的山西剪纸、绣片手彩。自幼酷爱并执著于民间传统艺术。近十年刻苦研究,将其曾涉猎的工笔重彩绘画、民间虫具、陶艺、编织等诸艺术门类,法而能化,集葫艺一项,从累年积累的传统纹样中求新创意,总结归纳出“以辅饰烘托主纹”、“以退晕表现关系”、“以陪衬表现主题”的手法,并成功地处理了“葫芦皮色美与烙画艺术涵量”、“二度(空间)与三度(空间)”、“ 民间与文雅”及“借鉴与入化”等显现烙画与葫芦特旨的关系,形象细腻传神,线条流畅舒美,布局工巧,突出了“精”、“细”、“美”的特色。尤其擅长微型葫芦烙画,其作品技艺精湛、神形兼备,广泛吸收其他门类微雕艺术之长,结合葫芦烙画特有的艺术手段,进而形成“李月葫艺”独具的古朴大方、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

印石篆刻艺术

赵家騄 (篆刻)

中国北方印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励学书院常务副院长

《篆 刻》
静穆书院副院长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

 

  赵家騄,字宗龄,津沽人氏也,祖上中医世家,父亲赵寄凡先生对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曾任天津市中医学院第一任院长。家騄先生生于一九五一年,四岁始涂鸦,在父亲引荐下,拜白石老人得意弟子吴瑞臻先生为师,与梁崎先生亦师亦友,酷爱美术篆刻的他,每日笔耕不辍,夙兴夜寐,乃父赞其“孺子可教也”。

  在诸多艺术才能中,他最为喜欢的是篆刻,当年老师吴瑞臻先生为他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他认为印自书出,写好字才能可好印,读书破卷不如行路万里!实践出真知灼见,勤于刀耕不辍,是他刻印的心得体会。他最喜大篆和金文,其印极具浪漫气息,金文诡异多变,流美飘逸的风格,用刀流利,结字雄肆,用刀酣畅淋漓,其线条的运用往往顺势而为一挥而就,而其小者空灵散逸,秀而不媚,在印面的布局上则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神,深得汉字书法之要领。

 

 

  浏览量: 29679 次

   天津艺术网    www.1arts.cn   中国鼻烟壶网     www.tianbaotang.cn   天艺英文网     www.uoart.com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讯网    www.ich.org.cn 博物网    www.jianchihu.cn
 
Copyright 2009-2022 天津艺术网 TianJin Art   
        艾姆森艺术网 Amosun First Arts